40年環保從“小機構”到“大部門”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開啟逾10萬億大市場
來源:www.zomarobot.com 發布時間:2018年12月12日
從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到成立生態環境部,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環保機構快速壯大。
伴隨著機構改革,環保受重視的程度也與日俱增。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思路,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等的戰略高度。
2015年,被稱為“長牙齒”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違法成本低、執法手段弱”等問題得到根本扭轉。
加強環境治理,也帶動了環保投資市場的快速發展。據了解,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0.51%,提高到2016年的1.24%。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政策相繼出臺,十幾萬億元的環保投資市場正在開啟。
在采訪過程中,多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隨著環保標準趨嚴、執法加強,水、氣、土等領域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紛紛被納入時間表,大量企業正在涌入環保領域搶占市場、瓜分蛋糕。
從“小機構”成長為“大部門”
環境保護部門的歷史沿革,是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逐步發展的縮影。
1971年,我國成立*計委環境保護辦公室,在中國政府機構的名稱中*次出現了“環境保護”的字樣。197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成立并召開了*次會議,正式走出了我國環境保護的*步。
當時,對于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分工是:負責制定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規定,審定全國環境保護規劃,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各地區、各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
1982年,環保機構再次迎來變革。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組建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部內設環境保護局,同時撤銷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
1984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局改為*環境保護局,仍歸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領導,同時也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主要任務是負責全國環境保護的規劃、協調、監督和指導工作。
1988年,第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成立獨立的*環境保護局(副部級),明確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環境保護部門的機構改革仍在不斷向前推進。1998年,*環境保護局升格為*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是國務院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直屬機構。同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撤銷。
2008年,*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2018年,組建生態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一位環保系統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從1974年到2018年,我國環保機構經歷了7次變革,逐步從“小環?!卑l展到了“大環境”。每一次改革都伴隨著人員編制更多、職責更大、機構的規格越來越高。
對于把原環境保護部的全部職責和其他6個部門的相關職責整合到一起組建新的生態環境部,該工作人員認為,這體現了社會關注多年的環?!按蟛恐聘母铩币呀浉嬉欢温?,相關改革解決了部門間的權利交叉問題,環境部的環境管理工作將會更高效。
“長牙齒”的環保法讓執法不再尷尬
幾年前,網絡*傳著“全球四大尷尬部門”的說法,而難以執行環保職權的中國環保部“不幸”成為其中之一。原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對此也曾做過調侃,并指出造成尷尬的根本原因是立法不足、執法手段少、違法成本低。
198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在此后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環境保護法對中國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保領域表現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
一位環保專家介紹,此前環保法處罰力度較小,甚至會出現“便宜”了污染企業的尷尬。即使像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一些特大環境污染事件,按照當時的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罰款上限也就100萬元,遠遠不能彌補因此而造成的環境損失。
一位地方環保部門負責人曾表示,由于執法手段少、處罰力度小,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企業的環境污染很難管得住。有些企業甚至是等著環保部門去開罰單,因為超標排放帶來的“收益”遠超處罰金額,這也造成劣幣驅除良幣的惡劣影響。
2014年4月,修訂后的環保法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這部被稱為“長牙齒”的環保法徹底改變了原來“軟法”的面貌。為了保障新環保法的有效實施,有關部門還先后出臺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等4個配套辦法。
在環保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同時,中央環保督察、大氣污染強化督查、黑臭水體專項督查等一系列督查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年出動人次從幾千擴大到幾萬,“長牙齒”的環保法正不斷“亮劍”。2018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共下達處罰決定書72192份,罰沒金額達到58.5億元。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持續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時期開始,全社會環境保護投資得到較快增長?!笆晃濉逼陂g,**將“211環境保護”科目納入政府收支分類體系,為政府環境保護投資穩步增長打下基礎。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9220億元,比2001年增長6.9倍。其中,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412億元,比2001年增長7.3倍;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819億元,增長3.7倍;當年完成環境保護驗收項目環境保護投資2989億元,增長7.9倍。
據了解,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0.51%,到2016年上升至1.24%。而根據此前發布的《全國城市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5-2020年)》,到2020年,我國環保投資占GDP的比例將不低于3.5%。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增加,帶來了顯著的污染物減排成效。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224萬噸,比2012年下降8.3%;氨氮排放量230萬噸,下降9.3%;二氧化硫排放量1859萬噸,下降12.2%;氮氧化物排放量1851萬噸,下降20.8%。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增加,進一步帶動了社會資本投資。
有環保專家預測,《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三大十條印發實施后,需要投入十幾萬億元或者20萬億元才能基本解決“十三五”的環保任務。
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最明顯的就是通過環保PPP項目的方式。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雖然環保行業對于PPP項目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但中標環保PPP項目數量和總的投資金額都維持著大幅增長的態勢。近兩年來,環保PPP每年的項目規模都達到幾千億元。隨著環境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未來環保領域的投資潛力依然巨大。
伴隨著機構改革,環保受重視的程度也與日俱增。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思路,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等的戰略高度。
2015年,被稱為“長牙齒”的新環保法正式實施,“違法成本低、執法手段弱”等問題得到根本扭轉。
加強環境治理,也帶動了環保投資市場的快速發展。據了解,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0.51%,提高到2016年的1.24%。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政策相繼出臺,十幾萬億元的環保投資市場正在開啟。
在采訪過程中,多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隨著環保標準趨嚴、執法加強,水、氣、土等領域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紛紛被納入時間表,大量企業正在涌入環保領域搶占市場、瓜分蛋糕。
從“小機構”成長為“大部門”
環境保護部門的歷史沿革,是我國環境保護事業逐步發展的縮影。
1971年,我國成立*計委環境保護辦公室,在中國政府機構的名稱中*次出現了“環境保護”的字樣。197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成立并召開了*次會議,正式走出了我國環境保護的*步。
當時,對于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分工是:負責制定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規定,審定全國環境保護規劃,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各地區、各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
1982年,環保機構再次迎來變革。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組建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部內設環境保護局,同時撤銷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
1984年,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局改為*環境保護局,仍歸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領導,同時也是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辦事機構,主要任務是負責全國環境保護的規劃、協調、監督和指導工作。
1988年,第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成立獨立的*環境保護局(副部級),明確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環境保護部門的機構改革仍在不斷向前推進。1998年,*環境保護局升格為*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是國務院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直屬機構。同年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撤銷。
2008年,*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2018年,組建生態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一位環保系統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從1974年到2018年,我國環保機構經歷了7次變革,逐步從“小環?!卑l展到了“大環境”。每一次改革都伴隨著人員編制更多、職責更大、機構的規格越來越高。
對于把原環境保護部的全部職責和其他6個部門的相關職責整合到一起組建新的生態環境部,該工作人員認為,這體現了社會關注多年的環?!按蟛恐聘母铩币呀浉嬉欢温?,相關改革解決了部門間的權利交叉問題,環境部的環境管理工作將會更高效。
“長牙齒”的環保法讓執法不再尷尬
幾年前,網絡*傳著“全球四大尷尬部門”的說法,而難以執行環保職權的中國環保部“不幸”成為其中之一。原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對此也曾做過調侃,并指出造成尷尬的根本原因是立法不足、執法手段少、違法成本低。
198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在此后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環境保護法對中國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環保領域表現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
一位環保專家介紹,此前環保法處罰力度較小,甚至會出現“便宜”了污染企業的尷尬。即使像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一些特大環境污染事件,按照當時的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罰款上限也就100萬元,遠遠不能彌補因此而造成的環境損失。
一位地方環保部門負責人曾表示,由于執法手段少、處罰力度小,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企業的環境污染很難管得住。有些企業甚至是等著環保部門去開罰單,因為超標排放帶來的“收益”遠超處罰金額,這也造成劣幣驅除良幣的惡劣影響。
2014年4月,修訂后的環保法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這部被稱為“長牙齒”的環保法徹底改變了原來“軟法”的面貌。為了保障新環保法的有效實施,有關部門還先后出臺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等4個配套辦法。
在環保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同時,中央環保督察、大氣污染強化督查、黑臭水體專項督查等一系列督查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年出動人次從幾千擴大到幾萬,“長牙齒”的環保法正不斷“亮劍”。2018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共下達處罰決定書72192份,罰沒金額達到58.5億元。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持續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時期開始,全社會環境保護投資得到較快增長?!笆晃濉逼陂g,**將“211環境保護”科目納入政府收支分類體系,為政府環境保護投資穩步增長打下基礎。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9220億元,比2001年增長6.9倍。其中,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412億元,比2001年增長7.3倍;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819億元,增長3.7倍;當年完成環境保護驗收項目環境保護投資2989億元,增長7.9倍。
據了解,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0.51%,到2016年上升至1.24%。而根據此前發布的《全國城市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5-2020年)》,到2020年,我國環保投資占GDP的比例將不低于3.5%。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增加,帶來了顯著的污染物減排成效。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224萬噸,比2012年下降8.3%;氨氮排放量230萬噸,下降9.3%;二氧化硫排放量1859萬噸,下降12.2%;氮氧化物排放量1851萬噸,下降20.8%。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增加,進一步帶動了社會資本投資。
有環保專家預測,《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三大十條印發實施后,需要投入十幾萬億元或者20萬億元才能基本解決“十三五”的環保任務。
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最明顯的就是通過環保PPP項目的方式。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雖然環保行業對于PPP項目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但中標環保PPP項目數量和總的投資金額都維持著大幅增長的態勢。近兩年來,環保PPP每年的項目規模都達到幾千億元。隨著環境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未來環保領域的投資潛力依然巨大。
相關文章
- 解析純凈水設備水質下降的原因以及維修的辦法有哪些2018年11月28日
- 帶你了解純凈水設備的功能以及購買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2018年11月24日
- 帶你了解想要選擇一臺好的純凈水設備以及購買時應該注意的地方有哪些方面2018年11月16日
- 分享小型純凈水設備配件功能以及配件的簡要介紹2018年11月13日
- 分享使用EDI純凈水設備的注意事項有哪些2018年11月11日